俄亥俄州一位皮肤病学教授1902年记录下来的天花幸存者。
图源:DITTRICK MEDICAL HISTORY CENTER,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
第一批红疹子冒出来的时候,你还可以希望这只是场麻疹。但接着小红点就会变成鼓包,蓄满脓液。数以百计的脓包散发出腐肉的气味,能糊住双眼、气管和全身,连呼吸都会变得十分痛苦。即使从幸存下来,很多人也会失明、残疾或严重毁容。
1900年前后,威廉·科莱特的一位天花患者在俄亥俄州摆姿势拍照。科莱特要求把黑白照片手工上色。
图源:DITTRICK MEDICAL HISTORY CENTER,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1796年,爱德华·詹纳受到民间接种牛痘的启发,给一名八岁男孩种痘,但接种的材料取自一名感染过牛痘的年轻女子。这一做法证明了,以毒性较弱的牛痘也能保护人体免遭致命的天花。 这是现代疫苗接种技术的开端。“疫苗(vaccine)”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词根vacca,就是“牛”的意思。
威廉·科莱特的另一位天花患者在俄亥俄州摆姿势拍照。
图源:DITTRICK MEDICAL HISTORY CENTER,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
此后,许多医生也加入了这项事业。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曾派遣一支海上远征队,把疫苗接种法散播到西班牙帝国的整个疆域。队伍带着22个从孤儿院领来的男孩,给两个男孩接种,再用他们脓疱中的物质给下两个孩子接种,接力度过为期十周的航行,以确保抵达时仍有活疫苗。
一部出版于1720年前后的日本古卷《痘疹精要》用插图描绘了天花某些阶段的典型皮肤症状。
图源:WELLCOME COLLECTION,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鼠疫
鼠疫杆菌,是鼠疫爆发的罪魁祸首。它们可能侵入人类的免疫系统、呼吸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,引发腺鼠疫、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,患者会出现淋巴肿大、咳血、皮肤变黑等症状。鼠疫的潜伏期仅1-6天,若不及时医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腺鼠疫死亡率为30%-60%左右,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则为100%。
1935年前后马达加斯加的一轮鼠疫爆发中,消杀人员为一名受害者入殓。
图源:INSTITUT PASTEUR
鼠疫一次又一次地折磨人类,
每一次都会带走数以百万计的生命。
541-588年,鼠疫袭击了君士坦丁堡,扩散到整个地中海世界,直到750年才平息。据说在高峰期,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患者病死。
1347-1351年,鼠疫杆菌引发的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疫情爆发。这次疫情无情地抹掉了欧洲30-50%的人口。
捷克人骨教堂,用14世纪鼠疫爆发三万名死者的头骨装饰。
摄影:CHARLIE HAMILTON JAMES 鼠疫的第三次大流行于1855年开始,
在1894年到1900年间,
传遍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一片大陆。
致病细菌于1898年侵入马达加斯加
并在那里为祸至今。 霍乱 霍乱真正可怕的地方,
不在于五五开的死亡率和病患倒下的速度,
而是那异常惨酷的死状—— 正当壮年的人上一秒还好好的,下一秒就像吞了化尸粉一样,简直连五脏六腑都要被溶掉,上吐下泻地排出来。随之而来的是焦渴、肌肉的抽搐和痉挛,还有名为“空气饥饿”的拼命喘息。患者直到死前都神志未失,只能骇然瞪着自己的肚肠继续翻江倒海。
1994年7月,霍乱受害者的尸体堆放在一座诊所外。
摄影:TEUN VOETEN,PANOS PICTURES
霍乱于1817年在印度爆发,经由阿拉伯地区传播至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; 1826年,第二次霍乱大流行爆发,到达阿富汗和俄罗斯,扩散至整个欧洲;
第三次大流行则于1832年抵达北美。
在20年不到的时间内,霍乱成了“最令人害怕、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”。至今为止,七次霍乱大流行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。
1849年,大英帝国新设立的卫生总理事会发布的一份“首都霍乱地图”。
图源:WELLCOME COLLECTION,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小儿麻痹症
20世纪早期, 小儿麻痹症是世人最惧怕的疾病之一。
1955年小儿麻痹症爆发期间,波士顿一家医院的危重病房用形似罐头的“铁肺”帮助病人呼吸。
图源:AP PHOTO
许多父母胆战心惊地看着他们的孩子突然病倒,有的就再也站不起来了。当病毒侵袭到控制呼吸的肌肉,患者就要被放进铁肺——现代呼吸机的前身。
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双手
图源:THE HISTORICAL MEDICAL LIBRARY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 1955年春,一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上市。这场疫苗接种运动,把具有高度传染性、主要在儿童中传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大多数地区铲除,世界范围内的病例减少了99%,但亚洲和非洲的几个地方仍留有它的余孽。
一些已经恢复了肌肉力量的患者可能受到脊髓灰质炎的影响,再次丧失力量。
图源:THE HISTORICAL MEDICAL LIBRARY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
然而,
在1950年代疫苗得以普及之前,
每年已有数以万计的人因小儿麻痹症致残。 埃博拉
1976年, 埃博拉病毒在苏丹初次露头。
在那时起,
这种病毒在中非、西非地区周期性反复出现。
送葬者抬着年仅三岁的利利亚娜·卡平加·埃班巴的棺木,她于2019年7月因感染埃博拉而死去。
摄影:MARCO GUALAZZINI,CONTRASTO/REDUX
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(EBHF),是当今世界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,通过体液接触传播。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体内出血、体外出血等症状,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、心肌梗塞、低血容量休克、多发器官衰竭等,染病者的死亡率高达50%-90%。
埃博拉病毒电镜照片
图源:DR. FREDERICK A. MURPHY,CDC
埃博拉虽然不像其他的大流行病一样,一次爆发便会带走百万人的生命,但却因为不可消灭、反复爆发,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。
2014年埃博拉疫情迅速蔓延期间一名神志不清的感染者冲出隔离区,警察和医生将其制服,带他回到床上。而12小时后他不幸离世了。
摄影:PETE MULLER
一种新型消毒系统能处理用过的一次性N95口罩,使之可以安全重复使用。
摄影:BRIAN KAISER,NEW YORK TIMES/REDUX
现如今,
大流行病卷土重来。
我们可能已进入一个令人畏惧的新世界,
或者正在回到那个病魔猖獗的旧世界。